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本神第八》讲:

黄帝问于岐伯曰∶凡刺之法,必先本于神。……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?请问其故。

岐伯答曰:天之在我者德也,地之在我者气也。德流气薄而生者也。故生之来谓之精;两精相搏谓之神;随神往来者谓之魂;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;所以任物者谓之心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

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邪客》:心者,五脏六腑之大主也,精神之所舍也

清·黄元御《灵枢悬解·卷五神气·本神三十八》:

精、神、魂、魄、意,是谓五神。本于神者,本于五神也。

《吕氏春秋·观表》:地为大矣,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。

一、精:故生之来谓之精

“精”乃草木毛羽裸鳞等初生授粉之孢子、授精之受精卵等原生命形态,或一身之初形。

清·恽敬《都昌元将军碑铭》:有血气之中,毛羽鳞介,并在五虫,而人为最验。

隋·杨上善《黄帝内经太素·卷六·脏腑之一》:

雄雌两神相搏,共成一形,先我身生,故谓之精也。

清·黄元御《灵枢悬解·卷五神气·本神三十八》:“精者,生化之始基也,故生之方来,谓之精。人身形象之根源,神气之室宅也。

明·张景岳《类经·卷三·脏象类·本神》:

两精者,阴阳之精也

二、神:两精相搏谓之神

“神”乃生物原初生命之“神奇”原活力,如种子之生根发芽、受精卵之受精卵孕育成胎。

两精相搏谓之神”这里的“两精”之“精”乃男女阴液之精,不是“生之来谓之精”那个生化之始基的“受精卵”。

明·张景岳《类经·卷三·脏象类·本神》:两精者,阴阳之精也。……。故人之生也,必合阴阳之气,构父母之精,两精相搏,形神乃成,所谓天地合气,命之曰人也

隋·杨上善《黄帝内经太素·卷六·脏腑之一》:

前两精相搏共成一形,一形之中,灵者谓之神也,即乃身之微也。

清·黄元御《灵枢悬解·卷五神气·本神三十八》:

精者,阴液之粹者也。

《易传·系辞下》:男女媾精,万物化生

男之阳精与女之阴精妙合而凝,化生“受精卵”,受精卵自身“阳变阴合,而生水火木金土(周敦颐《太极图说)”,化生为胎儿,胎儿在继续发育直至诞生于母体,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经脉十》将这个孕育过程描述为:“黄帝曰:人始生,先成精,精成而脑髓生,骨为干,脉为营,筋为刚,肉为墙,皮肤坚而毛发长,谷入于胃,脉道以通,血气乃行。”受精卵与生俱来之生生不息生命原动力,例如有丝分裂之缘由等,人们说不清道不明,似乎如有神助,但又不是有个人格神之类的东西在那操纵着。

对于这个生命原动力,如果强为之名的话,只能以“一阴一阳之谓道,阴阳不测之谓神(《易·系辞上》)”中的“神”来名之。

“生之来谓之精;两精相搏谓之神”。精有形有质为本,神无形无为用。周敦颐《太极图说》讲:“形既生矣,神发知矣。”故知,精成则神来,形神兼备,清·黄元御将这道理讲的明白:“精者,生化之始基也,故生之方来,谓之精。人身形象之根源,神气之室宅也。而阴阳之理,本自互生,其所以化精者,以其中有神也。此神之来,不在精后,当其男女交时,两精相抟,凝此一段祖气,清虚灵妙,是谓之神。”(《灵枢悬解·卷五神气·本神三十八》)

精和神,两者相对而言,构成体用关系,精为生命之物质始基,神为生命之灵妙流行。精神,体用不二,只可对言,不可单说。

三、魂魄:随神往来者谓之魂;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

精、魂魄、精神、心,关系复杂,谨作图如下: 

《参考资料》:

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本神第八》:

肝藏血,血舍魂;脾藏营,营舍意;心藏脉,脉舍神;肺藏气,气舍魄;肾藏精,精舍志。

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经脉第十》

黄帝曰:人始生,先成精,精成而脑髓生,骨为干,脉为营,筋为刚,肉为墙,皮肤坚而毛发长,谷入于胃,脉道以通,血气乃行。

随着受精卵之孕育,五脏六腑骨髓脉筋肉皮毛血气等皆随之发育,精神也随之循序渐进,胎儿、婴儿、幼儿、少年、青年、中年、老年等人身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。出生前之精神与出生后之精神既在发展阶段上不同,也在成熟程度上不同,为了区分,遂将出生前之精神称之为魂魄,将出生后之精神称之为精神,并将神属之于心,精属之于肾。

如此以来,魂魄反而成了精神之过渡性的东西。

魂魄为先天,精神为后天。

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子产曰:人生始化曰魄,既生魄,阳曰魂。用物精多,则魂魄强。是以有精爽,至于神明。

孔颖达注曰:魂魄,神灵之名,本从形气而有;形气既殊,魂魄各异。附形之灵为魄,附气之神为魂也。附形之灵者,谓初生之时,耳目心识、手足运动、啼呼为声,此则魄之灵也;附所气之神者,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,此则附气之神也。

明·张景岳《类经·卷三·脏象类·本神》:

精对神而言,则神为阳而精为阴;魄对魂而言,则魂为阳而魄为阴。故魂则随神而往来,魄则并精而出入。……神为阳中之阳,而魂则阳中之阴也;精为阴中之阴,而魄则阴中之阳者乎。

清·黄元御《灵枢悬解·卷五神气·本神三十八》:

此神之来,不在精后,当其男女交时,两精相抟,凝此一段祖气,清虚灵妙,是谓之神。神者,阳气之灵者也,而究其由来,实化于魂。魂以半阳而化纯阳,则神发焉,故随神往来者,谓之魂。

精者,阴液之粹者也,而究其根本,实生于魄。魄以半阴而生纯阴,则精盈焉,故并精出入者,谓之魄,神藏于心,众理皆备,所以载任万物者,谓之心。

清·黄元御《四圣心源头·卷一天人解·精神化生》

神发于心,方其在肝,神未旺也,而已现其阳魂;精藏于肾,方其在肺,精未盈也,而先结其阴魄。《素问》:随神往来者谓之魂,并精出入者谓之魄。盖阳气方升,未能化神,先化其魂,阳气全升,则魂变而为神魂者,神之初气,故随神而往来。阴气方降,未能生精,先生其魄,阴气全降,则魄变而为精魄者,精之始基,故并精而出入也

明·张景岳《类经·卷三·脏象类·本神》:

精对神而言,则神为阳而精为阴;魄对魂而言,则魂为阳而魄为阴。故魂则随神而往来,魄则并精而出入。

愚按∶精神魂魄,虽有阴阳之别,而阴阳之中,复有阴阳之别焉。

如神之与魂皆阳也,何谓魂随神而往来?盖神之为德,如光明爽朗、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。魂之为言,如梦寐恍惚、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。神藏于心,故心静则神清;魂随乎神,故神昏则魂荡。此则神魂之义,可想象而悟矣。

精之与魄皆阴也,何谓魄并精而出入?盖精之为物,重浊有质,形体因之而成也。魄之为用,能动能作,痛痒由之而觉也。精生于气,故气聚则精盈;魄并于精,故形强则魄壮。此则精魄之状,亦可默会而知也。然则神为阳中之阳,而魂则阳中之阴也;精为阴中之阴,而魄则阴中之阳者乎

虽然,此特其阴阳之别耳;至若魂魄真境,犹有显然可鞠者,则在梦寐之际。如梦有作为而身不应者,乃魂魄之动静,动在魂而静在魄也;梦能变化而寤不能者,乃阴阳之离合,离从虚而合从实也。此虽皆魂魄之证,而实即死生之几。苟能致心如太虚,而必清必静,则梦觉死生之关,知必有洞达者矣。

清·汪蕴谷《杂症会心录》:

人之形骸,魄也。形骸而动,亦魄也。梦寐变幻,魂也。聪慧灵通,神也。分而言之,气足则生魂,魂为阳神,精足则生魄,魄为阴神。合而言之,精气交,魂魄聚。其中藏有真神焉,主于心,聪明知觉者也。若精神衰,魂魄弱,真神渐昏。

朱熹《朱子语类·卷三·鬼神》:

问生死鬼神之理。

明作录云:”清者属阳,浊者属阴。”知觉运动,阳之为也;形体,明作录作”骨肉皮毛”。阴之为也。气曰魂,体曰魄。高诱淮南子注曰:’魂者,阳之神;魄者。阴之神。所谓神者,以其主乎形气也。人所以生,精气聚也。

四、心:所以任物者谓之心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。

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邪客》:心者,五脏六腑之大主也,精神之所舍也

魂魄精神又归属于心之统领,不再详述,专文再讲。

如此,魂魄精神心的逻辑链条,也就梳理完毕,如上图所示。

Leave a Reply